site logo

中頻感應加熱銅管退火設備

中頻感應加熱 銅管退火設備

 

一、概述:

中頻感應加熱銅管(銅管)退火設備適用於銅管(黃銅合金外護套)的在線退火。 穿透深度和硬度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來實現黃銅合金的去應力和軟化。 外護套的用途。

設備介紹整套設備按機電一體化結構設計製造。 其中,中頻電源為一套6脈衝晶閘管KGPS200KW/8KHZ中頻電源,負載為一套GTR系列感應加熱爐,設備配備一套無功補償電容器組. 該裝置設計有手動和自動功率調節旋鈕,其中自動為溫度閉環控制方式。 外部控制台採用PLC(西門子)和触摸屏控制。 加熱參數可在觸摸屏上輕鬆輸入,如銅管規格、加熱速度、退火溫度等。參數輸入後,中頻電源溫度閉環控制系統會自動調節輸出功率,從而滿足生產需要。 當某部分生產出現故障時,可根據設定溫度對中頻電源進行絕緣處理,避免銅管過燒。 設備按用戶要求放置,從左到右面向設備,操作台朝向主設備放置,有利於操作人員觀察生產情況,便於參數調整。

安全保護設備具有完善的安全保護措施,如缺水保護、缺相保護、過流保護、過壓保護、欠壓保護、高水溫保護等,並有聲光報警裝置故障。 設備按200KW配置,留有足夠的功率餘量,保證設備24小時連續穩定生產。 所有外露導體均安裝在帶鎖的電控箱內,並有醒目的安全提示,不會發生電氣安全事故。 各聯鎖裝置可避免因人為誤操作損壞設備或銅管。

設備結構 整套設備佔地面積約2000*1500mm,中心高1000mm。 電源與加熱爐體為一體,用膨脹螺栓固定。 設備採用外置控制台設計,可根據現場情況隨意佈置,方便操作。 設備的安裝簡單快捷。 用戶只需將進出水管與設備的進出水管連接(進出水口各一個噴嘴),將三相四線接到設備上端即可。

2、感應加熱銅管退火裝置

技術參數

2 .1 材料技術參數

工件材質:穿地線(內部為銅絞線芯導體,外部用黃銅合金外護套嚴密包覆)

退火方式:在線連續感應加熱

材料規格:φ6-φ13mm,壁厚1mm

2 .2 加熱主要技術要求

初始溫度:20℃;

退火溫度:600℃範圍內可控可調; 黃銅合金層測溫精度±5℃,感應加熱控溫精度±20℃。

加熱深度:2mm;

工藝線速度:30m/min以內(最大線速度不高於30m/min);

生產線中心高:1m;

2.3 成套設備技術選型

成套設備包括中頻電源控制系統、遠紅外光纖測溫系統、溫度閉環控制系統、無功補償電容器組、感應加熱退火爐體等。

中頻功率控制系統:

2.3.1 中頻電源為晶閘管變頻裝置,輸入電壓為380V,50Hz,輸出功率為200KW。 功率可根據設定溫度手動或自動調節。 輸出頻率為8KHz(自動頻率跟踪)。 櫃體顏色根據用戶要求確定,外形尺寸2000×1500×1300mm,中心高1000mm。

2.3.2 筒式組合矽膠架

晶閘管的整流和逆變部分採用了最新的模塊化組合矽框架,併申請了專利。 這種安裝方式使晶閘管的拆裝更加方便、科學。 更換晶閘管時,只需鬆開擰緊螺栓即可更換組件中的任何晶閘管元件。 而且這種安裝方式充分減小了可控矽元件的體積,不僅增加了電氣櫃內的操作空間,而且大大降低了線路損耗。

2.3.3 大容量直流平滑電抗器

平滑電抗器對於固態電源非常重要,它有兩個作用。 首先,使整流器的輸出電流平滑穩定。 其次,逆變晶閘管短路時,短路電流的增長速度和最大短路電流的大小受到限制。 如果濾波電抗器的參數設計不合理、鐵芯材料不好或製造工藝不夠好,都會對中頻電源的工作可靠性產生很大影響。

2.3.4 大容量可控矽

為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性,整流、逆變晶閘管均採用襄樊站式大容量KP和KK矽,保證設備穩定運行。

2.3.5 採用串並聯補償線路,減少輸電線路損耗

為了減少中頻傳輸線上的損耗,逆變器的補償電容採用串並聯倍壓形式

2.3.6 主電路參數及元器件選型依據

中頻電源主電路的額定參數如下表所示:

學期項目 KGPS200/8
輸入電壓 (V) 38
直流電流 (A) 400
直流電壓(V) 500
感應線圈工作電壓(V) 750
工作頻率(赫茲) 800

2.3. 6 感應加熱銅管退火裝置

感應器由爐殼、感應線圈、不銹鋼集水器和爐襯組成。 感應線圈結合退火銅合金管的參數,用專用計算機軟件優化設計,結合實際經驗製作。 在相同容量下能保證最佳的電磁耦合效率。 感應線圈採用99.99%的T2矩形黃銅繞組製成,感應線圈外絕緣靜電噴塑處理高強度環氧樹脂絕緣層,絕緣層耐壓大於5000V。

感應線圈內層採用白剛玉內襯,內襯外側及線圈之間用耐火水泥(美聯礦)固定,可起到絕緣保溫的作用。 同時,白剛玉內襯的強度進一步提高,有效避免銅管損壞內襯。

所有進出傳感器的水都被收集到兩個不銹鋼集水器中,它們連接到主進水管和出水管。 不銹鋼集水器美觀實用,可有效避免因水管腐蝕、水路堵塞而對感應線圈散熱的影響。